冷暖商情logo

浅析保温材料发展前景

来源:冷暖商情网2020-10-14

 建筑节能,在发达国家被普遍称为“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”,起初是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,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,合理使用能源,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房屋住宅是人们的硬性需求,是生活、生产和工作中的必需品,也是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的一项工程。为了降低能源消耗,在每项建筑设计中都会伴有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。

 

 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,特别是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对墙体进行保温,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措施,在建筑节能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对于建筑保温材料而言,其燃烧性能尤为重要,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,只有达到一定的阻燃标准才能应用,因此其燃烧性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场准入的意义。

 

 我国建筑节能保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产业链的上游是建筑保温原材料行业,提供各类原料资源,如异氰酸酯、聚醚多元醇、聚苯乙烯、岩棉等;下游主要是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,一部分面向房屋建设开发商主导的新建建筑节能保温工程,另一部分面向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既有建筑保温改造工程。由此可见,我国建筑保温材料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:

 

 

 (一)我国房地产业仍存在发展空间

 

 从宏观讲,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,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,增长潜力巨大。国务院发布的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表明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,3个“1亿人”(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,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,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)将产生较大的住房需求。初次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旧旺盛,居民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的愿望仍然比较强烈。

 

 从房地产行业来看,政府出台多项政策,推动住房消费。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,房地产形势整体有回暖迹象。房地产行业发展趋稳,国家需要维持房地产业相对平稳的运行状况,也仍然需要建设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,这也要使用保温材料。

 

 (二)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

 

 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,对建筑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。当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水平低,即使目前正在全国大中城市推行“三步节能”标准,也只相当于德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,能耗则是德国的2倍。为了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,必须尽快全面推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。北京、天津已出台了居住建筑节能率75%、公共建筑节能率65%的节能设计标准。以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例简单估算,9层以上的住宅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从0.70 W/(m·K)降为0.45 W/(m·K),降幅36%,如采用模塑聚苯板做保温层则其厚度从70mm增加到100mm,建筑保温材料的市场需求将迅速扩大。

 

 

 (三)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繁重

 

 目前,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60亿平方米,其中北方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约80亿平方米,有大量的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。《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》(JGJ/T 129—2012)已于2013年3月实施,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《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(JGJ 26—2018)的有关规定,仍将需要大批的保温材料。

 

 此外,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的节能住宅已使用20多年,相当一批住宅将进入维修期。预计对外墙外保温质量及耐久性的大检查将会进行。届时新一轮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仍需大量的保温材料。

 

 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节能保温方面起步较晚,在众多技术方面虽然已有提高,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。因此,我国未来建筑绝热节能材料的发展要在适应本国建筑的基础上,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节能保温材料,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保温材料,提高我国建筑保温性能。未来,我国建筑绝热节能材料必须要适应各地的建筑行情,提高外墙保温技术,积极开发新型保温材料,以此来降低能耗,提高建筑寿命。


浅析保温材料发展前景-冷暖资讯-冷暖商情